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:学习动机是搞好学习的前提条件,而抓好预习是有效激发学习动机的法子之一。通过预习,学生得以凭借自己的力量,掌握部分解决不了的问题,唤起探索的兴趣,为进一步积极主动、深入学习造成一种期待情境。要使学生预习达到预期效果,老师的指导是关键。
一、老师的预习指导应做到两方面
1、预习前的启迪。要使学生尽快进入预习态,得以采用三种法子:必要交代、设置悬念、比较异同。
2、预习内容的确定。主要包括常规内容的确定和重点内容的确定。另外指导确定重点内容要理解学生的情况,既要考虑他们的共性,又要考虑他们的个性差异,对于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训要求,注重“因材施教”,预习才会有效。
学生从被动地听课,到自己主动学习课本知识的确是一个艰难的转变,应从开学伊始,就引导他们预习,并教会他们如何预习。要让学生理解,知识时代不会学习的人是文盲,而预习是学会学习的开始。鼓励他们从现在做起,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,以适应社会的需。同时让他们相信,通过努力,稳定能适应这种学习法子,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。另外关键老师本人要有“效果在课内,功夫在课外”的认识,预习不是上课时几分钟的教材阅,而是课前一种精心设计,是运动员在赛场上的一种合理“抢跑”。
二、指导预习法子
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,主要有三项内容:
1、指导学生掌握预习步骤
当然在这一点上不同学科各不相同,文理差别较大,因而需各老师按科目特点给学生提前列好预习步骤。
2、指导学生学习“圈点批注”
古人云:“不动笔墨不读书”,预习时要求学生手不离笔,随时勾画,勾画符号最好在全班统一,开卷惠及交流。
3、指导学生学习讨论
讨论是一种启迪思维的法子,既得以促成一些新颖独特的思维成果,又得以培植学生合作精神。因而讨论也是预习的一个重要内容。
三、在检查中调整学生的预习行为
对学生预习效果进行必要、适当的检查和评论是激发学生产生预习动机的有力手段,比如进行课前预习小测验。通过测验及评分,一边使学生从预习测验的好成绩中得到鼓励,激发他们进一步预习的热情;另一边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可从中理解自己预习中存在的问题,开卷惠及更改和弥补。这种法子不仅得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;另一边,还无助于于老师理解学生的预习法子是否科学合理,并给予及时调整和纠正。
四、提高教学效果,使课堂教、学两轻松
课前,学生预习课文内容,理解掌握基础知识,并提出问题;老师钻研教材,并对教材进行科学处理,收集资料,精心设计教学环节。课上,老师精讲多练,补充大量新的相关知识,帮学生掌握重点,解决难点,并用大量时刻进行巩固练习.着重培植学会运用知识的能力;学生带着问题顶真听讲,在大量练习中使学到的知识得以运用。这样的课堂教学,不仅充分发学生的主体作用,更是提高了教学品质。
在这终身学习的时代,老师必须更新教育和教学观念,树立现代教育意识,从教学向自学过度,通过学法指导让学生会预习,培植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习惯,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。